“职场35岁现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在这两年互联网行业寒冬的背景下,很多技术人员对未来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会成为中年危机的牺牲品。其实,年龄与职场竞争力并没有直接关系,许多35岁以上具备“技术+管理”能力的人依然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坚力量,并且发展得相当不错。具有职场竞争力的人,其发展空间不会受到限制。
在从技术转向管理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不少挑战,以下总结了从技术转型为管理者时常遇到的九个“坑”。
作为初任管理者,我们容易产生菜鸟心态,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
不写代码就觉得不踏实,总感觉失去了核心能力。
管理工作消耗精力太多,没有时间学习新技术,对职业发展感到焦虑。
担心做管理意味着要放弃技术,该如何取舍?
感觉自己的技术水平下降,却要进行架构评审和方案规划,让人缺乏信心。
菜鸟心态源于未能理解技术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区别。根据能力定义来看:
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现具体的功能,比如编写代码;
技术管理者则需具备一定的判断力,例如决定是否引入新技术、架构是否合理、项目落地可能面临哪些风险等。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阿里巴巴王坚博士在2009年春节后带领团队在一个几乎废弃的办公室内完成了阿里云操作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这一前瞻性的布局帮助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市场占据28.5%的份额,这就是他卓越的技术判断力体现。
初为管理者时,大多数人普遍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其外在表现为:
等待领导安排,不主动规划工作;
像传话筒一样简单地转发邮件,没有深度思考;
用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替领导分忧,希望指令直接给出。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管理思维呢?它包含复杂性思维,包括舍得思维、全局观念、系统性思维等。在此我们简要介绍几种重要思维方式:
舍得思维:明白一舍一得之间的新模式;
全局观念: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系统性思维: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分析;
用户视角: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
利他主义:从有利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提升自身作为一个合格经理人所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有些经理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手,总是替下属完成任务,其外在表现包括:
“我自己做就好了,你们太慢”;
“我已经想好了,你只需执行即可”;
项目的成功归功于我的设计和项目管控,而非团队合作。替下属工作会导致他们失去锻炼机会,从而无法快速成长。因此,作为管理者需要学会培养下属,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员工学习以及创造实践机会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成长。
一些经理人在拥有团队后开始自负起来,要么完全将工作交给下属,要么因偏袒而无法公正客观地面对问题。这类经理应意识到,他们主要负责完成任务和培养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练、裁判和领队。例如,通过建立责任感、自信以及制定规则来引导团队成员的发展。而历史上许多成功案例都表明,一个优秀领导能够有效整合团队资源,实现目标,而不是单打独斗。诸葛亮虽才华横溢,但刘备更善于团结人才,共同成就蜀汉事业,因此身为领导者,应清楚自身角色定位并积极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经理人,需要具备担当精神。不应拿流程和规范当挡箭牌,那样只会让团队失去方向。例如阿里巴巴彭蕾曾表示:“无论马云作何决策,我都要让这个决策变得正确。”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执行力,也展现了担当精神。如果缺乏担当,就难以面对挑战,更别提取得成功了!
如果不及时纠正团队的问题,那么最终只会导致整个团队陷入困境。因此,在锻炼员工方面,应采取适度严厉的方法,例如通过设定合理标准来督促他们进步,而不是盲目宽容。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员工更快成长,并提高整体绩效。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共赢与贡献整体利益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部门壁垒,将对公司造成伤害。如若发现其他部门存在问题,应主动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而非推卸责任。保持开放合作,有助于达成共同目标,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作为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人士,我们往往抱有“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这样的想法,这是对也是错——特别是在担任领导职位时,将成果展示给上级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公司了解团队情况,还能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同时避免误解发生。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需将工作成果有效地传达出去,让大家看到你的努力及其价值!
最后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任何希望成为优秀经理的人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他们仍需参与到日常业务中,如参与项目评审、产品规划等,这些都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务必要保持一种平衡,使自己既能关注宏观层面的策略,又不忘记微观操作中的细节!
在线留言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