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更好的互联网?
答案很简单:真正的互联。
9月26日,市场传出消息称,京东物流与菜鸟速递将分别接入淘天和京东平台。同时,京东也将在“双11”前重新开启支付宝支付,与阿里支付体系时隔13年再次合作。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9月27日京东股价一度上涨18%,京东物流暴涨16.52%,阿里也同样上涨10%。可谓是多方皆大欢喜。
在股价飞涨的背后,阿里与京东之间的合作还有哪些值得探讨的细节?这样的合作开放是否会成为中国科技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呢?
巨头“拆墙”,阿里、腾讯、京东握手言和
令人意外的是,在商家、定价和配送等多个领域曾经展开激烈竞争的阿里与京东,如今竟然选择向彼此开放核心业务。
具体来说,以后消费者在淘宝购物时,可以选择使用京东物流发货;而在京东购物时,也能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同时,京东物流也将接入菜鸟速递及菜鸟驿站。
这无疑意味着商家的商品周转率将得到提升,同时管理复杂性也将减轻。双十一即将来临,各个平台商家面临着备货及库存需求激增的问题。在此之前,在两大平台同时开店的商家需要分别管理账户、存货及物流信息,而现在淘宝接入了京东物流后,他们就无需再为备货和库存安排烦恼了。
对于各大平台而言,菜鸟系物流能够为京东品牌商家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务,而与此同时,来自天猫品牌商家的客户群也让京东的一体化供应链受益匪浅。
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京东便已开放其物流接口,让商家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如今随着菜鸟系物流的加入,无疑会助力于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商家的需求,并带来更多GMV增长。
此外,这次合作还扩展到了支付领域。支付宝若能成功入驻京东商城,将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使得他们无需频繁切换不同支付软件与商城之间。
此前,当淘宝与微信支付互通时,为淘宝吸引了一批坚持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而如今支付宝与京东的连接,也必然会为后者带来新的用户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与微信支付达成“世纪大和解”之后,阿里终于对自己与京东之间那堵“墙”采取了行动。当腾讯、阿里、以及京东三者之间电商及支付体系实现互通,无疑是一件令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都受益之事。
围墙易拆,“心墙”难解
然而,即使巨头们已经展现出过去截然不同的开放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与京东在电商领域依旧保持着强烈竞争关系。以淘宝采用京东快递发货为例,这虽然使得快递信息被同步至系统,但对于快递企业而言,现在同行之间显然清楚客户市场位置、发货量等情况,这些信息一直是透明可见的。
而真正重要的数据往往是那些不透明的信息,例如涉及平台与快递企业核心业务的数据。这些数据过去未曾共享,将来也不会向竞争对手开放。
早前基于零售业务发展起来的平台内,各自通过收购或自建方式组建起专属自己的物流体系。而新兴快递公司如极兔速递因其与拼多多关系模糊,一直未能纳入淘宝或京东选择范畴。但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获取更多用户和业务增量,各大巨头总会根据形势变化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随着双方推出百亿补贴活动,平台商家对低价物流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在2021年极兔速递获得了淘宝配送资格,而2023年则获准接入到京东。促使极兔进入这些体系并非单纯由于所谓“互联”,而是因为其自身配送能力提升及成本降低,使其具备了参与竞争资格。从这一角度看,此次阿里与京东间互通并不是简单的一笑泯恩仇。巨头们“拆墙”的举动,不过是为了让长期以来受到集团壁垒保护的业务群体走向同台竞技,加速行业内竞争并利用市场力量降低配送成本罢了。双方仍是在权衡市场需求以及自身条件后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外界所认为那般友好理想。
为什么说“互联”会是未来中国科技公司的最重要命题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腾讯与字节从相互封杀到握手言和;阿里与京冬从二选一到携手共创。在这种相互建墙再拆墙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监管力量发挥作用,更有字节和拼多多打破固有格局促使传统巨头自发联合。
在早期竞争阶段,各企业都追求用户数、营收及利润等绝对增长,因此“一切为了DAU”、“一切为了GMV”的口号响亮无比。这种情况下用户几乎没有话语权,只能下载所有APP进行搭配使用。这段时期,中国互联网涌现出许多经典案例: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爬虫;2010年腾讯和360爆发3Q大战;2011年停止使用支付宝;2013年则出现淘宝与微信屏蔽链接等事件。当这种水火不容达到一定程度后,2021年工信部提出保障合法网址正常访问,同年阿里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款182亿。
此后各家公司表面上强调开放,但往往只是不再屏蔽核心业务,还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开放。例如2021年微信里的淘宝链接可直接跳转至淘宝。今年以来,大型企业们显然决心加大开放力度,此前阿里的CEO吴泳铭就在全员信中表示:“要创造最佳用户体验,就必须寻求广泛合作,包括传统上存在竞争关系公司的协作。”这种从激烈厮杀走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关系,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在增量市场时期,各公司都是竞争对手,通过抢占用户有效。然而在当下存量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愿意冒失去用户风险,因此握手言和显得更明智。当然,从结果看,我们最终迎来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强调合作且追求效率的新互联网行业。
最后,在中国这段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中,我们或许能够总结出一种经验:“只有摒弃单纯‘你死我活’模式,拥抱互联互通才能为行业内所有玩家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实现更大的循环。”
看看目前其他正在沉浸于内卷中的科技行业:光伏、电车……他们是否会重蹈互联网行业覆辙?何时才能实现开放共赢?这是值得每位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在线留言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