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湖畔大学的毕业论文答辩中曾提到:“如果今天再创业,我会选择传统行业,而非互联网。”这句话确实反映了现实。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公司依靠流量、机会及资本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红利,但如今这些红利已不复存在,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相较之下,一些传统企业却因行业变化较缓、拥有一定垄断优势而表现得更为出色,从而获得了数字化转型和组织改革的时间窗口。
无一例外,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产业互联网的主航道。在这一领域中,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有如BAT这样的巨头,也有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如华为等。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尚不可知,谁将成为最终赢家仍是个谜。
跨界颠覆现象正在成为常态。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公司在颠覆他人的同时也面临被新兴力量颠覆的风险;另一方面,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不少企业只需短短十年便可实现千亿规模,甚至在资本市场上估值达到数千亿,例如字节跳动。
尽管如此,互联网公司依然无法逃避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规律。那么究竟哪些企业能够赢得未来呢?我们发现两个明显的确定性因素:
1)基础要素的重要性:“技术+数据”为核心竞争力
历史表明,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基础要素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在华为诞生时,技术要素几乎缺失,更依赖于人才;而房改政策则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公司,当时土地是关键资源。以BAT为代表的早期互联网公司则凭借资本驱动用户获取,如今随着字节跳动和小米等新贵崛起,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将依赖于“技术+数据”这两大基础要素,中美间激烈竞争也加速了这一趋势。因此,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会涌现出更多中国自主品牌,这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同时,因为疫情暴露了许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堪,因此后疫情时期我们会看到更多企业加速数字化进程。谁能掌握这两项基本要素,谁就能占领未来市场。
2)看清终局:长期主义与持久竞争力
近年来,与顶尖企业合作,我们发现一个共同规律,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只要追求领先地位,公司都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任何业务发展都经历从“点”到“链”的多元扩展,再到“圈”(生态圈)。这种转变源于业务总是经历S曲线周期。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占比过高且增长停滞,就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的崩溃。因此,从单一业务走向商业生态系统,是为了确保自身长久发展。
自去年以来阿里云调整战略提出“被集成”,华为则明确做技术底座,其目的都是希望建立永久护城河。原本来自产品或技术的护城河,如今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而应成为修路者。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建立物联网或云平台,以实现无限连接,从而推动扩展。
当企业致力于构建底层基础设施时,自然会要求内部形成开放式系统。然而,目前许多机构仍采取自上而下传导模式,新形态组织需要实现自我裂变以及平台创业。这几年,无论是研究还是合作,都在积极推进战略升级、组织重构及文化再塑,本质上是在进行自我革新。
当前环境剧变之际,不少头部企业正在倡导“长期主义”,并积极布局五年乃至十年的战略蓝图。大家逐渐意识到,看清终局、厚植核心竞争力才是应对变化的重要原则。而终局战略意味着从核心出发,不断衍生出第二条、第三条曲线。
约翰·韦尔斯在《战略智慧》中提到三种不同层级的战略智能。他用脑皮层形容不同类型企业,其中最低级别没有明确方向,仅根据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中级别由创始人或少数领导者主导,而高级别则将战略智能分散至各级管理者。这类组织能够创造问题,并具备自我学习能力,更符合生态系统特征,实现自我更新与循环。
疫情后,我们接到了众多顶尖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规划需求,这些需求显现出一些假设,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例如,他们往往关注非连续性的业务跨越,以及采用轻咨询方式进行快速迭代等。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避免用结构化方法输出已知的信息,而是真正从终局视角寻找新的机会和赛道。因此有效的战略会议需要解决认知破界与创新的问题,同时促进动力与关系的发展。这不仅仅关乎方法,更在于团队是否具备真正深刻的新洞察能力。
许多已经取得成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面临着“腰部力量疲软”的问题,中层管理者虽年轻但思想封闭,很难适应环境变化。而优秀管理者除了执行能力,还需具备选题和出题能力。在某次合作中,我们帮助一个集团总部制定BG/BU年度战略规划,通过赋能提升管理者全局视野,将短期关注转向长期思考。此外,通过强化“三条曲线评估”和“战略洞察”,使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导向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人与关系的问题,让团队更好地理解目标并推动认知升级。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当80%-90%的人都专注于主营业务时,要鼓励他们探索第二曲线或第三曲线非常困难,因为缺乏支持创新氛围。约翰·科特提出双元驱动系统,即同时维护主营业务并激活增量创新。在与某能源互联网公司合作项目中,我们测试如何激发边缘创新,并将其融入整体策略,以此创建一个内部创新加速平台,实现项目识别与孵化,并培养先锋力量。同时确保内部生态开放,有效链接外部资源。
时代在不断演进,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已不再如十年前那般风光。但若拉长时间来看,它们所面临的发展挑战,与那些历经数十年的大型企业所遭遇的问题并无本质区别。不再单靠经验取胜,让组织保持强大的动力系统才是持久生存之道。这对于所有追求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
在线留言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回顶部